在綫作圖

菜單

34句關于天國的比喻聖經經文

書籤導航
撒種的比喻(太 13:1-9)
稗子的比喻(太 13:24-30)
解釋稗子的比喻(太 13:36-43)
芥菜種的比喻(太13:31-32)
麵酵的比喻(太13:33)
藏寶的比喻(太13:44)
尋珠的比喻(太13:45-46)
撒網的比喻(太13:47-50)

參考聖經:

1.撒種的比喻(太 13:1-9)

馬太福音 13: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馬太福音 13: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馬太福音 13: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馬太福音 13: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馬太福音 13: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馬太福音 13: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馬太福音 13: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

馬太福音 13: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馬太福音 13:9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2.稗子的比喻(太 13:24-30)

馬太福音 13:24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

馬太福音 13:25

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

馬太福音 13:26

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馬太福音 13:27

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

馬太福音 13:28

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

馬太福音 13:29

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

馬太福音 13:30

容這兩樣一起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3.解釋稗子的比喻(太 13:36-43)

馬太福音 13:36

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

馬太福音 13:37

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

馬太福音 13:38

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馬太福音 13:39

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馬太福音 13:40

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馬太福音 13:41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

馬太福音 13:42

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馬太福音 13:43

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4.芥菜種的比喻(太13:31-32)

馬太福音 13:31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

馬太福音 13:32

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5.麵酵的比喻(太13:33)

馬太福音 13:33

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6.藏寶的比喻(太13:44)

馬太福音 13:33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7.尋珠的比喻(太13:45-46)

馬太福音 13:45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

馬太福音 13:46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8.撒網的比喻(太13:47-50)

馬太福音 13:47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

馬太福音 13:48

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

馬太福音 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馬太福音 13:50

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相關神話語:

這些比喻給人一個什麼樣的圖畫呢?這幅圖畫就是神成為一個正常人與人生活在一起,用生活的語言、人性的語言與人溝通,供應人的所需。在神道成肉身在人中間生活了許久,體驗、目睹了人的各種生活方式之後,這些生活的體驗便成了他將神性語言轉化為人性語言的教材,當然,這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豐富了人子的人性閱歷。當他想讓人明白一些真理的時候,讓人明白一些神心意的時候,他可以用類似以上數條比喻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人神的心意與神對人的要求。這些比喻都與人的生活有關,沒有一件事是與人的生活脫節的。當主耶穌與人同生活的時候,他看見過農民耕種,他知道什麼是稗子,知道什麼是麵酵,也了解人類喜歡寶貝,所以他用了藏寶的比喻,也用了尋寶的比喻。在生活中他常常看到打魚的人撒網,等等這些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行為主耶穌都看在眼裡,同時他也體驗着這樣的生活,他與每一個正常的人一樣,體驗着人類的一日三餐、日常作息,親歷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也目睹着其他人的生活。當他目睹親歷這一切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如何過好日子,不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舒適,而是在經歷這些人類真實生活的同時,主耶穌看到了人類活着的辛酸,看到了人類在撒但敗壞之下生活在撒但的權下、生活在罪中的辛酸與可憐可悲。在他親歷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他也體驗到了生活在敗壞中的人類是多麼的無助,也體驗到了看到了生活在罪中的人類被撒但、被罪惡折磨得不知所終的慘狀。當主耶穌看到這些的時候,是他的神性看到了還是他的人性看到了呢?主耶穌的人性是存在的,是活生生的,他能體驗到也看到這一切,而他的實質,就是他的神性當然也看到了,也就是基督本身——主耶穌這個人看到了,他看到的這一切讓他感受到了此次道成肉身所擔當的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雖然他自己知道此次道成肉身所要擔當的責任將會是多麼的重大,知道他所面臨的痛苦是多麼的殘忍,但是當他看到人類在罪中無助的時候,當他看到人類在律法之下可憐地活着無力地掙扎的時候,他的心越來越傷痛,他越來越急切地想將人類從罪中拯救出來,無論他面臨怎樣的困境,也無論他將遭受怎樣的痛苦,他的心越來越堅定地想將在罪中活着的人救贖出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說主耶穌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作的工作是什麼、擔當的託付是什麼,而且他也越來越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他要擔當的工作——擔當人所有的罪,替人類贖罪,以便人類不再在罪中活着,同時,神也能夠因着贖罪祭而不記念人的罪,從而繼續作進一步的拯救人類的工作。可以說,在主耶穌的心裡,他甘願為人類獻上自己、犧牲自己,也甘願作為贖罪祭被釘在十字架上,而且他迫不及待地完成這個工作,甚至當他看到人類生活慘狀的時候,他便更想盡快地、一分一秒都不耽擱地去完成他的使命。當他有這樣一個急切心理的時候,他不考慮自己能受多大痛苦,也不再顧慮自己要忍受多少屈辱,他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只要他獻上自己,只要他釘在十字架上作了贖罪祭,神的旨意就得以通行,神就能開展新的工作,人類在罪中的生活、在罪中的生存狀態就會完全得到改變。他的信念與他定意要作的事都與拯救人類有關,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遵行神的旨意,讓神能順利地開展下一步的工作。這就是主耶穌當時的心理。(《神的作工、神的性情與神自己 三》)

發表迴響